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
民事一審判決書
法定繼承糾紛(2021)遼0921民初2395號
原告:劉某1,男,1962年11月3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原告:劉某2,男,1968年2月9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被告:劉某3,男,1958年2月2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被告:劉某4,女,1964年4月12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被告:劉某5,女,1969年1月11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被告:劉某6,女,1971年12月29日生,漢族,農民,現(xiàn)住阜蒙縣。
經審理查明,原、被告六人均系被繼承人劉國文、陳鳳芹的子女,長子劉某3、次子劉某1、三子劉某2、長女劉某4、次女劉某5、三女劉某6。被繼承人劉國文、陳鳳芹分別于2020年12月13日、2020年4月26日病故。二人生前留下的遺產有房屋一套(面積1000平方米、房屋七間、內有水井大門等),位于阜蒙縣,現(xiàn)由被告劉某3占有使用,經雙方競價,原告劉某1、劉某2認為房屋價值為30000元左右、被告劉某3、劉某5、劉某6認為房屋價值為20000元左右、被告劉某4認為房屋價值為20000元到30000元之間。被告劉某4表明放棄其繼承的份額,被告劉某5、劉某6要求將應得的份額交給被告劉某3。
上述事實,經原、被告當庭陳述、對質,并經對房證、判決書、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相關證據(jù)的質證、審核,予以認定。
本院認為,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。本案,被繼承人劉國文、陳鳳芹的遺產有位于阜蒙縣房屋一套,應由第一順位法定繼承人即其子女依法繼承。涉案房屋通過雙方競價,酌定價值為25000元。依據(jù)繼承法律規(guī)定的遺產分割的基本原則,根據(jù)被告劉某3與被繼承人一居生活的事實,鑒于劉某3對父母盡了主要贍養(yǎng)義務,應予多分。被繼承人子女六人為本案繼承人,其中被告劉某4放棄遺產繼承,被告劉某3應分得遺產13000元,剩余遺產12000元,由原告劉某1、劉某2、被告劉某5及劉某6均分,每人分得3000元,被告劉某5及劉某6表示放棄其應得份額歸被告劉某3所有,故劉某3應分得遺產19000元,原告劉某1、劉某2應分得遺產各3000元。因涉案房屋現(xiàn)由被告劉某3管理居住,不宜改變其用途,故該房屋由被告劉某3繼承,由劉某3給付原告劉某1、劉某2每人3000元遺產折價款。被繼承人承包的土地未來七年的收益及補貼不屬于遺產,對原告分割被繼承人承包地未來七年的收益及補貼的請求,不予支持。
綜上所述,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、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、第一千一百三十條規(guī)定,判決如下:
一、被繼承人劉國文、陳鳳芹位于阜蒙縣遺產房屋一套由被告劉某3繼承;
二、被告劉某3給付原告劉某1、劉某2遺產折價款各3000元。判決生效后即履行。
如未按本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,應當依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》第二百五十三條規(guī)定,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。
案件受理費1063元,由原告劉某1、劉某2、被告劉某3各負擔354.34元。
如不服本判決,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,向本院遞交上訴狀,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(shù)提出副本,上訴于遼寧省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。
審判員李文軍
書記員李然
2021-07-27
(本文來自于網(wǎng)絡,本網(wǎng)轉載出于學習之目的,相關人員如有異議可以短信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)